基于不同岗位考评指标的选择, 首先,管理类员工主要包括各管理类岗位员工、副总师、二线人员、部门负 责人及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评价达成目标任务时的工作质量和时间期限。评 价内容由业绩提升类指标、保持类指标、争先类指标和年度综合评价指标构成。 其中业绩保持类的指标中专业类的指标、提升类的指标中业绩的指标从组织的绩 效指标库里选取[2e]。
因组织的指标是分解给各小组的,因此管理类员工的指标大 部分即为他所管理的小组的组织指标,再结合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 的综合评价。 根据员工所承担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等确定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和业绩 指标为业绩提升类指标,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各项指标权重由员工绩效经理人来确 定。反应员工主要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业绩指标大致为5到10个,单项指标所 占权重不超过25%,不低于5%a (1)保持类指标包括安全类、专业类、协作类、廉政类等内容,而其中的专 业类指标主要是指可以表达关键绩效,但提升空间有限或无提升空间,并且指标 下降会较大影响的业绩。保持类指标是在业绩提升类的指标上得分基础的减分项, 不设权重。 (2)综合评价指标是指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权 重确定主要依据各项指标在业绩上的重要性。根据权重年度综合评价的得分会计 入员工的年度总分。
(3)争先类指标是指为了确保员工的重点任务完成和激励员工主动创先争优 而设定的任务和指标,包括特殊贡献、同业对标、典型经验等内容。争先类指标 不设权重,是在提升业绩类指标的得分基础上采用加分项。 经过岗位职责补充,组织指标库分解得到管理类岗位的指标体系。构建管理 类岗位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业绩提升类指标是根据所承担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员工岗位职责等确定的有一 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和业绩指标。保持类指标主要包括廉政类、安全类、专业类 等内容,而其中的专业类指标指能够表达员工关键绩效,但提升空间有限或无提 升空间,并且指标若下降会对岗位的业绩产生巨大影响的指标。 管理类员工其绩效指标的应用以《绩效合约》的形式来确定,并交由绩效经 理人来进行审核确认[4l ]